教学论坛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学论坛 - 正文

【一级教授谈两会】韩庆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作者: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中央党校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韩庆祥 时间:2024-04-07 点击数:

编者按: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也是世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肩负职责使命,带着殷殷重托,21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齐聚首都,共商国家大计。值此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光明网推出“一级教授谈两会”系列稿件,特约请两院院士、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等权威专家析看点、话期待,倾听思想理论界的时代声音!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专访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中央党校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韩庆祥

全国两会立足新方位、描绘新蓝图,开辟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局面。中国式现代化及其本质特征,体现了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明)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三者有机统一。就是说,可以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明)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三维结构,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及其本质特征。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并深入阐释了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

这里着重讲讲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明)的内在联系。我们知道,中华文明形成并延续发展几千年而从未中断,积淀形成辉煌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化形态主要是伦理型文化,相对侧重于人和人的关系,注重以道德秩序构造一个群己合一的世界,在人己关系中以他人为重。相比之下,西方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本质上是以资本为主导的竞争性文化,相对侧重于人和物的关系,注重个人。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不忘本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合理元素,也“吸收外来”,批判性地吸收西方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中的积极因素,是以马克思主义为“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的文化,是扬弃中西方传统文化形态意义上的社会主义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是世界意义上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文化,是哲学意义上的平等包容普惠文化。

中国式现代化及其本质特征鲜明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明)中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思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明)中的统一性基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明)中“天人合一”的追求;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是中华文明和平性基因的时代彰显,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信修睦”“亲仁善邻”“协和万邦”“兼济天下”“世界大同”“美美与共”的重要体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这一重要论述就深刻阐明了中华文明与中国式现代化相互融通、彼此成就的逻辑关系。

可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多维度理解和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尤其是在区别又高于西方一元文明的关系框架中理解和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魂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脉,由此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拥有博大气象,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拥有民族、历史、文化、时代、实践支撑,具有时代性、人民性、包容性、创新性、世界性、和平性、主体性。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其定义中就与其他文明区别开来了。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哲学上是“平等普惠文明”,区别又高于西方一元主导的“单数文明”;在历史时间上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全要素文明”,区别又高于西方物质主义膨胀的“单向度文明”;在历史空间上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人类文明,区别又高于西方那种损人利己、殖民扩张、你输我赢的“西方现代性文明”;在根本制度和意识形态上是社会主义“人本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本文明”,区别又高于西方资本主义的“资本文明”。

要言之,我们应当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基础上,进一步建构起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打开中国理论和思想文化的创新空间,以解构西方中心论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进而破解“古今中西之争”,掌握思想文化的主体性。(光明网记者刘梦甜采访整理)

上一篇:【光明论坛】让思政课更有魅力和说服力
下一篇:加大资源供给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COPYRIGHT 2018 © 湖北商贸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武汉市洪山区雄楚大街632号

邮编:430079

鄂ICP备1501924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