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于3月12日组织开展了主题为“锚定教育使命 勇担时代重任”的党日活动。活动聚焦理论学习、实践结合与使命担当,通过专题研讨、心得交流等形式,进一步凝聚师生共识,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的“湖商实践”走深走实。

一、深学细悟:以两会精神擘画教育发展蓝图
首项议程围绕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展开。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强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等关键词引发热烈讨论。与会党员一致认为,报告不仅系统总结了过去一年我国在脱贫攻坚、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成就,更明确了2025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包括优化职业教育体系、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等。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学锋在发言中强调:“教育强国建设是高校的时代命题。我们要将两会精神融入思政课程改革,培养更多适应中国式现代化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会上,师生代表还结合“教育公平”“产教融合”等热点话题展开交流,提出将依托校地合作平台,探索“理论+实践”双轮驱动的育人模式。
二、对标领航: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强化使命担当
活动第二环节重点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3月6日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这一论述为高校服务国家战略提供了根本遵循。
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结合湖北实际提出落实路径:一是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与2023年考察湖北时提出的“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支撑作用”要求相结合,推动思政课教学与区域发展需求对接;二是以“新质生产力”培育为导向,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强化对科技伦理、数字经济等前沿领域的理论研究。教师代表还分享了“课程思政”创新案例,如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设计,增强学生的使命认同。
三、聚力攻坚:以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谋划发展路径
围绕2月26日召开的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会议提出“三个结合”落实方案:一是将大会提出的“教育强省建设十大工程”与学校“十四五”规划中期调整相衔接,重点布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群建设;二是对标“战略支点建设”要求,深化与省内红色教育基地、高新技术企业的协同育人机制;三是落实“新春第一会”关于“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升级”的部署,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在科技伦理、人工智能和社会治理等领域形成特色研究方向。
与会党员还就“高校何为”展开专题研讨。青年教师代表提出,需以“大思政课”建设为抓手,将荆楚文化、红色资源转化为育人优势;学生党员则建议增设“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调研”选修课,强化知行合一。